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学习进行时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重逻辑

2022年04月28日 09:52   阅读:[]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只要我们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大团结、全国人民大团结、全体中华儿女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就一定能够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这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要求。我们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深刻领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历史逻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民族工作经验的深刻总结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遇深重危机,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肩负起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党领导各族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正是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华民族才实现了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才得到了空前巩固和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党的民族工作历史经验,创造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论断。2017年10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式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章。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进一步阐述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政策举措。
历史充分证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各族人民心手相牵、团结奋进,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就一定能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
理论逻辑:深刻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我们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高度,深入理解这个“纲”的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和现实针对性。
这个“纲”,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各民族多元一体,既是我们的重要财富,也是我们的重要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当前,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深度前所未有,民族分布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影响民族关系的因素更加复杂。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
这个“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需要各民族团结一致、凝聚力量、共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有效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才能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证。
这个“纲”,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团结凝聚、共同奋进。历史充分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都不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关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推动民族互助,促进民族和谐。”团结固则百业兴。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夯实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思想基础,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这个“纲”,是开创党的民族工作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处理好民族关系和民族工作,关键是要找到符合自身实际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经过长期努力,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就是要坚持正确的,调整过时的,更好保障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只有坚守正确道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把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实践逻辑: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新时代民族工作各领域全过程
群力谁能御,齐心石可穿。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要加强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要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要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努力建设一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的民族地区干部队伍,对政治过硬、敢于担当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要充分信任、委以重任,确保各级领导权掌握在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手中。
要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各民族共同开拓了我国辽阔的疆域,共同书写了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必须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深刻认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必须不断加强现代文明教育,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时代新人培育等工程,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
要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改善民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础。要继续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支持民族地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完善沿边开发开放政策体系,深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要加大对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力度,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支持民族地区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牧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牧民富裕富足。
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强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必然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加深的过程。要充分考虑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实际,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完善政策举措,营造环境氛围,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着力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努力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将其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搞好社会宣传教育。
要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各民族共同遵守我国宪法和各项法律,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保障。要坚持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实际,以公平公正为原则,突出区域化和精准性,更多针对特定地区、特殊问题、特别事项制定实施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要积极稳妥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意识形态问题,持续肃清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思想流毒,加强国际反恐合作,做好海外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群体等的工作。
(作者系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成靓)


上一条:学习进行时 | 科学把握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一条:2022年包头市政府工作报告

关闭